乐高经典的得宝系列积木有着众多的粉丝群体,近年来,乐高在机器人产品、培训教育等创新领域做了不少尝试,现在看,这些尝试也拓宽了乐高的生存空间和有助于品牌的树立。
当然,在乐高的企业进程中也出现过无序多元化扩张,SKU泛滥等问题,特别是当年的“达尔文计划”也让其受损严重。
在电商创新层面,据悉,乐高将加强与阿里、腾讯等电商的线上合作,比如线上体验以及如何转换成销售等。“以前我们的合作更多的是促销,现在更多的是品类的体验,通过线上观摩搭建,加强沉浸感。我们和腾讯合作的乐高视频专区有10亿以上的浏览量,目前我们已经在合作乐高游戏了,希望不久后可以推出市场。”黄国强曾说。
有分析认为,全球玩具市场规模尚未触及天花板,仍具较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将以5.7%的年平均增速增长。IP 授权衍生品为拉动全球玩具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各大玩具厂商实现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包括玩具反斗城、乐高、孩之宝等在内的多家玩具公司都清晰地意识。
中国在新零售方面的尝试依然在进行,对于产品和服务,尤其是跨界创新层面的发展也在持续。其中,中国本土的新兴母婴用品零售商在不断探索行业的外延和寻求跨界发展,也将成为国际玩具品牌商的主要的对手之一。
现实问题是,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儿童欢迎,电子游戏压缩了玩具反斗城、FAO Schwarz这样的线下实体玩具店的生存空间,显然,在产品品类上也是各家创新、探索的重点。
中国机会有多大整体看,扩展店面似乎成了玩具商们的共识,这也难怪,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面积,获取更多的流量至关重要。所以,在选址上,对于厂商来讲也是最大的问题。有数据显示,购物中心在招商中更倾向通过儿童游乐城带动客流的上升,而对于玩具零售商兴趣似乎并不大。
其实,对于品类专卖店来说,一旦价格优势以及品牌优势不在,只能通过规模效益提升账面的数字。当初,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热门地段的商铺租金节节攀升,巨额的租金支出,让原本就背负债务的玩具反斗城雪上加爽。
中国的实体店铺租金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如何平衡压力,也是玩具厂商们线下拓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中国玩具市场需要试错,别人趟过的坑还是要引以为戒。最近,据外媒报道,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旗下信实品牌公司(Reliance Brands)同意从中国鞋类零售商千百度手中收购259年历史的英国玩具连锁店Hamleys,交易价格为680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