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推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其中,分级诊疗的提出和实行是医改的一大成果。为了将分级诊疗实施到位,在《“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努力推进全科医生能力提高,深化医疗改革。
于是,大医院纷纷开设全科门诊,结果全科门诊的建立倒是“虹吸”了许多患者和来自基层的医生。很显然这样的结局与分级诊疗是背道而驰的,甚至有人称:没有全科的三级医院不是优秀的三级医院。霍尔斯认为要坚持“十三五”医改规划,正确认识全科门诊的设立给医院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带你正确认识全科医生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全科医疗已得到医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全科医疗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及协调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生又称之为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在中国,人们对全科医生的认知还停留在诊所大夫或是乡村的“赤脚医生”的阶段,也就是说全科医生在中国发展暂时还不够成熟。
由于人们对健康水平需求的不断提升,普遍的专科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服务需要,“亚健康”的出现更是加大了人们对养生、保健等医疗需求。所以,只有推行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协调发展、互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才能实行分级医疗。加强基层医疗保健工作,减轻专科医疗的负担,更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要。
全科医生真的就像人们所说的“什么都会,但是却都不精”的半桶水医生吗?其实,现在的全科医生所接受的训练和经验足够使他能够从事内、外科等若干领域的服务。全科医生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具有资格向患者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
其实,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
三级医院设立全科门诊与分级诊疗是否矛盾
从患者角度出发,看病首先选择好医院,其实选择好医生。好的医院里有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医生能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感。所以,就算是看全科医生,人们也会选择去大医院看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