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制药厂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关彦斌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1979年,他放弃了五常县二轻局团委书记的职务,主动辞官下海,接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砖瓦厂。作为厂长,47个工人、2台制砖机、3头毛驴、账面流动资金2分钱就是他全部的资本。关彦斌拿出了准备结婚用的200元钱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自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做市场调查,从废品收购站买回了一台塑料挤出机,转产塑料以此盘活工厂,当年就盈利了一万元,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五年后,关彦斌又做了一件县领导口中“小妖作大孽”的事,他向银行贷款一千万去欧洲买下了一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宽幅吹膜机,之后18个月的盈利就连本带利还完了五年的贷款。
关彦斌一直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是第一波下海的人,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他又是第一波“雁南飞”去深圳创业的人,1998年国企改革他也是第一波参与并购的人。
五常制药厂的效益从1993年开始可谓是江河日下,因为包装陈旧,“葵花护肝片”被仿冒,原本4.5万件的市场份额被抢走3万件,连续两次改制都难挽危局。到了1997年末,累计亏损达到839万,已是资不抵债,更发不出工资,五百多名员工不得不放假九个多月。厂子要破产,员工要“饭碗”,经常会闹出“静坐示威”“越级上访”“干部搂,工人偷”的事,车间里的25台电机、实验室的2台冰箱都被“洗劫一空”。
1998年,五常制药厂整体对外出售。关彦斌得到消息后连夜从深圳赶回,半夜十点敲响了五常市委书记的家门,拉着穿着睡衣还来不及换的书记,大讲特讲自己的优势:有经营塑料厂的经验、有买断产权的能力还有一颗回报家乡的心,求着书记一定要给他一个机会参与竞买。4月28日,关彦斌代表46名股东拿着1100万元的现金支票出现在竞买现场,拿下了五常制药厂,改名葵花药业。
关彦斌用人最看重忠诚
企业由“公”改姓“私”,关彦斌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五常制药厂的原厂长也是“葵花护肝片”的发明者于树春,因为被厂里的无赖排挤被迫远走吉林,关彦斌“三顾茅庐”,最终请动老厂长出山,出任葵花药业科研副总裁。
找回王牌产品的技术掌门人,关彦斌还需要一位营销推手帮助“葵花护肝片”在上百家同质竞争对手的围堵中杀出一条血路。曾经在深圳一家知名药企担任过销售总监的某营销专家很快成为了葵花药业的副总,他为关彦斌定下了“广告拉,处方带,OTC(非处方药)推,游击队抢”的营销战略。
“果断”是关彦斌认为自己身上最显著的特征,从他的处事、用人风格可见一斑,濒临倒闭的厂子他看准时机果断接手,觉得是可用之才他则当机立断许以高位。在关彦斌的日常用语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词是“好”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