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最有效的。但无论如何,直播网红和商品商家加强自律同样很关键。
熟人评价系统的构想
传统的打分评价、导购网站、电商直播,这些都是中国电商行业发展各个阶段,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商品评价机制。但从社交关系的角度看,他们都属于陌生人商品评价系统。
可以这样理解,在天猫、京东这类传统电商平台中,买家和买家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的陌生人;在导购网站中,买家之间的关系是内容社区的帖主和帖友;在电商直播中,参与双方的定位既包括销售员和消费者,也包括网红和粉丝。但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复杂,删繁就简之后就可以轻松看出,这些都是弱社交关联性关系,统统可以被归结为陌生人。
而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信任基础,因为彼此之间并没有说真话的义务。但是在熟人关系之间,情况则大不相同。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和亲人朋友之间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彼此之间有说真话的义务。这意味着,从根源上讲,我们有充分的动机把好东西推荐亲朋好友,或者把一个东西的真实信息展示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不吃亏。
所以,基于熟人社交关系的商品评价系统,天然比陌生人商品评价系统更加值得信赖。
近日,拼多多宣布将对商品评价系统进行调整升级,严打虚假好评。升级后,在原有标签评价系统之外,拼多多将允许用户自主向主动分享过拼团信息的好友公开自己的评价内容。
这看起来像是对熟人商品评价系统的一次实践,拼多多自己也是这么宣传的。
在拼多多年活跃买家超过5亿,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4亿多的今天,拼多多的拼团活动中,亲友拼团的比例,早已经被高频率的陌生人拼团稀释的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拼团信息大概率会被分享在拼团群里,而不是亲友群里,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可以断言,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熟人商品评价系统,这种尝试对信任成本的削减,并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更好的熟人评价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其实也是很难实现的突破。
商品交易的根基是信任
所有人都知道要“诚信为本”,但是最简单的道理,总是最难贯彻到底。
1月17日消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网上零售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但是线上商品评价系统依然远远称不上成熟。
在线支付系统的搭建和成熟,已经基本解决了网上零售的信用问题,并且反攻线下,大街小巷贴满的二维码,让交易行为的高效便捷,有了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