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全时云从大年初三开始复工,最多可满足100万人同时开会。目前已有很多新用户是从钉钉和企业微信上转移过来,日使用时长为3000万分钟。这个使用时长是去年的十倍左右,并还在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疫情是“催化剂”
在国内,从这几年办公协同类SaaS产品的发展态势来看,基于云的视频通讯服务是增速最快的。不少传统视频会议商都在拓展其服务方式,朝“云+端”的服务方式转型。这是因为云+端的新模式能大大降低中小型企业使用视频会议的开支,增加效能。
据IDC发布《2018年中国协作与视频会议市场跟踪报告》及IDC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内以云视频会议为代表的软件会议市场规模约133亿元人民币,在增速上,未来5年的CAGR为25%。
“疫情会改变很多中国人的工作习惯。”陈学军表示,其实大企业都有使用“云会议”的习惯,在过去的三年里,全时云的年平均业务增速为80%,移动端年下载量增速更是达到100%。“这次考验的主要是中小企业,会有更多企业从此更加注重云端的部署,思考如何通过‘上云’实现效率的提升。”
B端和C端不同,B端市场的发展通常是缓慢而稳健。此次疫情并非凭空“创造”出一个风口,而是缩短了教育市场的时间。只有真正理解产品本质、并已为此做好充足准备的公司才能把握住机会,为了追求风口而跟风上线新产品的公司只会在“风口”退去之后失去气数。
谈及未来,陈学军认为,全时云会更加注重和场景结合,提供更极致的用户体验。“我们打造全时云用了8年的时间,就是为了把产品做到极致。与场景结合继续深耕,推广全球化应用还将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挑战。” 陈学军说,“未来所有创造态势的公司都会有机会,未来的中国经济也需要通过提高效率来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