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看阿里的生态图。它其中包含庞大的基础设施。
技术&系统基础设施;
营销服务&数据管理平台;
支付&金融服务基础架构;
在这三大基础设施之上,则是有销售、服务、娱乐等庞大的业务体系。我们在上个部分谈到,当前阿里调动把销售、服务、娱乐层的产品,为口碑饿了么导流。
但阿里真正的优势,其实是在基础设施之上——这才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3月10日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便提到:
要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立下目标“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与阿里生态深度融合后,饿了么口碑得以打通较之以往更多的端口、更广阔的场景,无论是电商+本地生活,还是拉菲娱乐平台金融+本地生活等等,多场景叠加产生的化学反应将非常的奇妙。
近期口碑饿了么所推出的一系列新的产品,其实也是这些生态融合、多场景融合后,口碑饿了么将自己吸收来的一些资源、能力,以产品化的形式输出给商户,输出给行业。
事实上,阿里和美团生态的本地生活业务,两个生态各有所长,双方都在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新的体系
坦率说,阿里和美团真正的竞争核心,在于谁能够形成完整的业务、数据、组织架构,构建自身的数字化商业体系。
但正如我在开篇时所说的,本地生活服务有皮相也有骨相。
从皮相上看,它看起来仅仅只是把越来越多的商品卖给本地用户。
像美团在这个商业中把高中频业务逻辑划分非常明确,比较依赖消费频率和回头客。
通过补贴这种方式去提频、获客方式,在低频业务交易中则是提高毛利,最大挖掘客户价值。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
尤其是在美团外卖在发展初期,高频的到店业务为尚在低频的外卖业务导流,将外卖业务成功从中低频业务作成了高频业务。
然后大量的美团酒店业务的用户又从外卖用户转化而来。当前超过 80%的新增酒店预订交易用户及约74%的新增其他生活服务交易用户是从餐饮外卖及到店餐饮这两个核心品类的交易用户转化而来。
但是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无可避免。真正的“骨相”是如何构建一整套数字化商业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三块。
第一个层面是新的生态系统,这需要战略思维。
第二个层面是新的业务框架,要解决运营方面的问题。